乙未(2015)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举行
缙云新闻网讯 金秋时节,喜迎重阳。10月21日上午,乙未(2015)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缙云县隆重举行。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代表、海外侨胞、台胞等齐聚仙都黄帝祠宇,共襄盛祭,缅怀先祖,表达中华儿女期冀民族复兴的崇高梦想。 省侨联党组书记岑国荣,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朱继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岳明,副市长戚永远,市政协副主席金爱武,县领导吴筱琳、周保龙、刘旭标、李邦生、周和平,陕西黄陵县、河南新郑市代表,赵月枝、安然、何思源等专家学者以及多地侨团负责人、各界群众参加了祭典。 县委副书记周和平担任祭典司仪。 祭祀大典于9时50分开始,寓意黄帝之“九五之尊、至高至上”。全体参祭人员肃立,击鼓34响,代表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撞钟15响,代表全世界15亿炎黄子孙。雄浑的鼓声,深沉的钟声,在庄严肃穆中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的无限崇敬。伴着古韵悠扬的乐曲声,依次进行了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恭献三牲、五谷、山珍果品、鲜花等祭品,主祭人朱继坤向轩辕黄帝敬酒,主祭人县委副书记、县长吴筱琳恭读祭文。随后,全体参祭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场面恢弘的献舞“龙腾仙都”把祭典活动推向了高潮。 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尊敬。相传黄帝统一天下后在缙云仙都鼎湖峰炼丹升天,东晋时期百姓就在仙都苍龙峡谷建了江南祭祀黄帝的最早建筑物——缙云堂。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赐改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把氏族祭祀轩辕黄帝升格为地方官祭,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北陵南祠”格局。传承千年的黄帝文化精髓渗透于缙云风俗、宗教、饮食、建筑、教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1998年,缙云县在原遗址重建“黄帝祠宇”,并按照轩辕祭典古制,恢复公祭黄帝典礼,自此开始,每年在黄帝祠宇举行“春秋二祭”,迄今已十八年。2008年1月,仙都的“轩辕祭典”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011年5月,“缙云轩辕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缙云轩辕祭典”成为我省保留的三大祭典活动之一。目前,缙云仙都黄帝飞升地已与陕西黄陵黄帝墓葬地、河南新郑黄帝出生地形成“三地”共祭格局,轩辕黄帝祭典已成为炎黄子孙宣示“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的精神高地。 缙云县具有独特的生态、区位、交通、产业、文化优势,其中最鲜明的标志就是黄帝文化。作为“黄帝飞升地”,黄帝文化集中升华为土色土香的乡愁文化。当前,缙云县正积极培育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全力打造“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进一步扩大缙云黄帝文化的聚合力、黄帝养生文化的影响力,全面展示缙云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间文化、和谐的创业环境,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