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习俗“二月二、龙抬头”
来历:二月二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起源: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和天象有关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和地理环境有关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二月二理发,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神龙赐福,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据说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不仅小孩要“剃龙头”各位美女也可以给自己换个新发型,从头开始,一年精神到头。 二月二还是美食节 除了剃头剪发,农历二月初二还是一个美食节令,很多民俗吃食都带个“龙”字,比如有的地方把吃饺子叫吃“龙耳”,把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讲究吃“煎焖子”。将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传说中的“龙鳞”,所以天津人又管“煎焖子”叫“煎龙鳞”。天津的焖子要用极细的绿豆淀粉调水熬熟呈流质状经冷却而成。煎焖子要用平底锅,少加些油,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醋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