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郭里举行丁酉年伏羲祭祀大典
伏羲庙讯 羲皇故里,鼓声威武,钟磬悠扬,旗幡招展。低沉而高昂的牛角号缓缓响起,舞者槌响陶鼓,拊摸石磬,跳起六小舞、禹步舞,仿若穿越千年祭祀盛典。3月30日,农历三月三丁酉年伏羲祭祀大典在邹城市郭里镇拉开帷幕。 邹城市郭里镇一带的凫山是中华始祖的重要发祥地,凫山周边有国内最集中、最多的伏羲文化遗存,爷娘庙便是其中之一。《诗经》鲁颂篇有“保有凫绎,遂荒徐宅”的记载,《魏书》中有“齐城高平承雀山伏羲庙方與二汉属山阳”的记载,其中的高平即今邹城市郭里镇一代,承雀山伏羲庙即凫山伏羲庙(俗称“爷娘庙”)。每年“三月三”,方圆几百里的民众都会前来进香朝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此次祭祀大典,自发参加谒拜的人员众多,既有全球任氏宗亲会代表、中外著名文化学者、也有周边百姓。 上午9时整,祭乐奏起,全场肃立,在肃穆庄重的八佾舞映衬下,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一画开天,文明始创。福恩浩荡,功德昭彰。取火谋生,兴渔结网。德扬四海,威震八方……”祭文讲述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伏羲创历法、教渔猎、驯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书契、制琴瑟、创八卦等故事,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以及专家学者们齐聚伏羲朝圣广场,带着求根溯源、拜谒祖先的敬仰之情共同在伏羲圣像前鞠躬行礼,由此拉开了祭祀活动的序幕。 随后,祭祀活动转移至伏羲遗址,华夏儿女肃立于古高平伏羲祖庙遗址之上,依制用太牢之礼,具桂酒椒浆。“东凫山、西凫山,天连水来,水连天,多咱哭到洪水干,洪水干了立人烟……”伴随着宏伟的古典祭祀音乐声,上古祭奠仪式开始,祭祀者还原上古时期祭祀风貌,左边舞者手执龠,以龠为舞具,取吹之器以立声之意;右边舞者执羽,秉羽则取饰物以立容之意。文明社会祭祀仪式三献官面北而立,请行事、迎神,礼生二人各端匜、盘,行揖——跪——叩首——兴——揖礼,有司盥洗,奠币,洗爵,酌献,读祝,赐酢,送神、望瘗,彻礼馔,随后,人们齐向人文始祖伏羲行拱手礼,礼成。现场近万人参加祭祀大典,用最虔诚的方式向人文始祖伏羲表达敬意。 此次伏羲祭祀大典由伏羲文化研究中心、邹城市圣城公司主办,邹鲁礼乐团、邹城电视台承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伏羲大典呈现三大特色,其一古代礼乐祭祀与现代文明交融。丁酉年伏羲祭祀大典增加了被誉为“先王之乐”的六小舞,由48名郭里学子习练,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祭祀大典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其二庙会活动别具特色。庙东村千年庙会现场还有郭里镇工农业、旅游产品展示、剧团演出活动等,吹糖人、丝绢烙画、药香制作等12项非遗项目精彩上阵。其三宗亲寻本溯源。伏羲后代任氏宗亲会追寻先辈足迹,祭拜始祖伏羲。 参加本次祭祀活动的著名儒学专家、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表示,伏羲救世、女娲造人的功德在中华民族世代传承,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仁人贤达共谒伏羲女娲,能让华夏儿女更好地记住历史、振兴中华,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 据悉,郭里镇伏羲祭祀大典及庙会活动已成为孟子故里邹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宣传、推介邹城市的一张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活动对于弘扬祖脉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速打造文化建设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步,邹城市郭里镇将建设占地1000亩的伏羲文化产业园区,打造集遗址保护、始祖祭祀、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羲皇庙遗址公园和生态文化景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复合祭祀中心、世界级祭祀寻根旅游目的地。 |